400-159-8098
首页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 > 业界热点 > 正文
涂鸦的废墟上,城市态度被“一夜铲除”

2015-01-26 19:28   文章来源: http://news.ifeng.com/opinion/

   近日,两位涂鸦艺术家在上海静安区的一个拆迁废墟进行的涂鸦创作走红网络,但随后官方因安全问题,将精美涂鸦在一夜之间铲除干净。此事,将如何对待涂鸦上升到了城市表达的高度,也因此成为上海市“两会”的一个热议话题。有人认为,城市涂鸦是一种个人的自由表达,是对城市的个性看法。不过,也有人秉持这样的观点,认为涂鸦多在公共场合出现,是将个人表达强加给了公众,应该禁止。

在这弹赞之间所呈现的,实际上不过是一群浪漫主义者所遭遇的现实尴尬,犹如他们给这座城市写了一封个性的情书,却在城市管理者那整齐划一的思维里,成了被整治的牛皮癣。于是,城市涂鸦者重蹈摆摊小贩的覆辙,与城市的管理者在街头开始了拉锯战。

那些城市的涂鸦者,作为执法者教育的对象,在深夜出没,钻着管理者的时间空隙,往往在一夜之间,城市的角落冒出了许多“神秘图符”,有些突兀,有些惊艳。而管理者,除了教育便是定期清除这些他们眼中的“垃圾”。这种街头的猫鼠游戏,纵然在涂鸦发源地的纽约,亦未能消除。进而,管理者的打压,对于在叛逆中野蛮生长的涂鸦文化,如同打的强心剂。涂的时间和方式可以越来越隐蔽,但街头的涂鸦问题从未根除。

问题的背后,是难以定义的街头涂鸦:到底是美学性产物,还是一种污损和侵犯?城市居民所能接受且看好的涂鸦,为何在城市的管理者那里,瞬间变成了不能忍受乱七八糟的市容破坏?社会身份角色的差异,为何在涂鸦问题上能够导致截然不同的理解方式,甚至以相互对抗的方式出现在街头?而基于此所延伸的话题,便是生活在一座城市里,如何表达自己对这座城市的态度和见解,以及如何对待另类的城市态度?

这些问题几乎都能在那片涂鸦的废墟上找到答案的侧影。人们以城市本应有的包容与宽忍的期许,希望涂鸦能够成为一座城市真实性格的细节,也以此来衡量城市管理者是否以民为本。进而人们期待,在涂鸦的废墟上,管理者能够将那些浪漫主义的涂鸦者对城市的表达,转为风景而非“垃圾”。但期许归期许,现实却是在那片涂鸦的废墟上,那些城市的态度被“一夜铲除”。

只不过,上海给铲除找到了人们难以反驳的理由——静安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康定路600弄动迁基地尚在拆除中,出于安全考虑,不建议前往现场围观废墟涂鸦。似乎这样的理由没有人能成功反驳,但网友的质疑却并未止息——一座城市,如果连这样的一堵墙都不能提供的话,它的开放性与兼容性是否值得怀疑呢?

铲除涂鸦的废墟之后,上海静安区有负责人说,静安不缺群众性艺术展示的窗口,有各类画展免费提供给市民。与此同时,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崔丽萍则建议,可以邀请这些民间涂鸦高手,在工地围墙这幅“白纸”上一展身手,让大家可以尽情地、安全地欣赏。总之,城市管理者的基本态度便是,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和规划那些浪漫主义者的涂鸦表达。

这或许比过去只铲不疏有很大进步,但在安全之外,废墟涂鸦还蕴含着浓烈的城市温情与态度。对此,城市管理者理应有所体会。因为在很多人眼里,这已经不是源起于城市街头的涂鸦文化需要不需要一片野蛮生长的废墟,而是市民对这座城市态度的表达,需要一个原生态的空间,而不是被规划。

 
 


上一篇:跳出“情色”看讷河监狱风云
下一篇:洛阳男子称被警方错抓强制戴手铐 警方:已道歉


首页 - 团队 - 招贤 - 案例 - 下载 - 邮箱 - 联系 - 法律服务自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