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59-8098
首页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针对小悦悦事件杨波律师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

2014-07-18 17:28   文章来源: 

  小悦悦事件以生命的代价在警醒着国人对道德的反思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的社会关注,我们是救人呢,还是肇事后装救人?近段时间以来,这类真假难辨的事屡屡见诸报端。是不是见义勇为,分辨起来为啥这样难?网络上“撑腰体”的流行,无疑反映了公众的一种集体诉求——除了给予见义勇为者道德声援,更盼望能够调动制度、法律等诸多资源的优势,给见义勇为者以鼓励、以依靠,让更多的人在见义勇为的时候,能够挺直腰板。见义勇为认定难在哪?相关赔偿卡在哪?

  就此北京圣运律师事务所杨波律师于2011年11月1日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且相继被各大网站: 国务院、新华网,腾讯网以及人民网转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采访中杨波律师认为:“很多时候,受益人和旁人往往不愿或者不敢提供证据。大多数人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者‘站出来对我没有什么好处’。这进而导致目前社会上形成了一些不良风气:受益人不愿意陈述真实情况;在他人见义勇为帮助自己后,出于个人私利考虑,害怕承担赔偿责任,一走了之;目击证人有的目睹了事情的一部分,有的目睹了事情的全过程,但出于人身安全考虑,他们也往往不愿意出面作证。”

  杨波律师还解释说:“见义勇为的认定只是第一个环节,随之而来的还有后续的赔偿、补助等问题。尤其是当见义勇为者、受益人乃至于第三方受到侵害时,就必然会存在利益的冲突。比如说,见义勇为者受伤后应该由谁赔偿、由谁承担责任,这就是一个问题。在法律上应该由肇事者来承担赔偿责任,但如果肇事者逃走后该如何赔偿?如果由政府赔偿,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财政负担,短期、少量的补偿尚可,但长期、大量的补偿势必会产生问题。鉴于此,有些地方认定机构有意识地‘控制’见义勇为的规模。”

  


上一篇:王有银律师接受京华时报记者对大连上市公司拆迁案件采访
下一篇:针对发布房屋征收条例实施,王有银律师日前接受《21世纪经济频道》记者的采访。


首页 - 团队 - 招贤 - 案例 - 下载 - 邮箱 - 联系 - 法律服务自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