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59-8098
首页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 > 律所动态 > 正文
第一期“公益法律人”高级研修班之社会转型与公益行动

2014-05-13 14:24   文章来源: 北京圣运律师事务所


        有一种方式叫做NGO。我们知道咱们的律师事务所是工商登记对不对。哦,现在是司法,跟工商没有关系。我这个意义上指的NGO,它主要是民政口,当然更多的是没登记的,它们叫做草根NGO。没有什么合法身份的。所以对NGO的概念非常的广,它主要是关注公共利益的一群人。因为中国注册的NGO占全球草根NGO的数量不到10%。大量是民间的一些公民性的行动。NGO进入中国,就有中国的版本。我们把它分成三种,这三种就是未来,推动公民建设的重要的力量。

        第一种是这样一种NGO,不知道大家听过没有啊。NGO是什么意思?是非政府组织,它强调的是非政府性的,和政府有平等性的,是一种协商。这是一个中国特色的概念,是政府所管理的非政府组织。这个概念一经出示,立即引起关于NGO定义的学者的争论。NGO就是强调它的非政府性,中国居然有政府所管理的非政府组织,没办法。我们在讲这个的时候主要是说什么呢?官方背景非常强的一些,但是看似是民间组织机构。包括工会,共青团,还有什么?妇联,残联。还有各种各样的作协,工商协会等等。看起来都是NGO嘛。当然还包括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这些其实在本质上,一个正常的国家应该是NGO,这就叫做改革存量。另外还有大量的国际NGO,它们主要是在全球浪潮当中,悄悄地潜入到我国,它们也没有合法身份。这些NGO,像十字会啊,乐施会啊,还有全球基金会。包括我们的活动资助方,国际NGO,他们主要是不留名,只要写一个项目汇报,资金捐助者。 那么在90年代初期的时候,开始进入到中国,它们主要是来到了中国的西南地区,云南。大家觉得为什么到这个地方去了?是以扶贫的名义进来进行社区建设。然后一直做了好多年,当地政府还允许外国人在我们的地方活动。这时候它就翻阅我们的法律。但是大家知道,关于NGO的法律,大概是三大条例,一是社团登记管理条例,一个是民办企业管理条例,还有一个是基金会管理条例。这三大条例几乎是八十年代中期设置出来的。但高度敏感,关于涉外的这些办法,我们另行规定,但现在还没有规定出来。是个空白。它们面临的注册的最大问题。中国的这个民政是双重的登记管理办法,首先要找一个挂靠机构。首先是教育类的NGO,我要做乡村教育,必须要找一个相应的业务主管部门去挂靠一下,这个时候去挂靠谁,这时候要找教育局或教育厅,这时候教育厅就会问,你要做什么啊?要做乡村支教,我可以挂靠一下吗?有好处吗?有坏处吗?我要出事了你要担着,这个是风险,要挂靠机构来承担。所以很多就无法开展。

       NGO有许多作用,第一个作用是传递社会服务,它背后的一套理论是和公民社会理论不太一样的,叫做第三部门理论,就是政府和市场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第一部门和第二部门,第三部门仍然是以非盈利的逻辑来给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它主要是一个关键词是服务。今天我们的政府讲公益或者NGO的时候是做服务的。有很多NGO在做一些行动的时候也确定政府是这个想法,是一个服务中心,比如说我们有一个劳动维权中心,现在已经叫劳工服务中心,就可以了,很神奇,对不对。很多NGO忘了它干什么,它真的就成了一个服务性的,这些机构成了一些社工的组织来出现。接受政府的购买服务,给钱。拿政府的钱去做服务,什么都做,养老啊,儿童啊,教育啊,当然也做一些社区维稳的工作,和政府不一样的主体,变成了政府的一部分,或者叫做二政府。

       第二个作用是引起公共的讨论和表述。这是背后叫做公共领域的理论。不断涌现一些人讨论议题。我们知道我们国家可能不会决定你怎么想,但可以决定你想什么。我们的新闻联播有这样的强大的艺术设计力,它想让你关注薛蛮子,大家都会看到是与非也好,都会围绕这个薛蛮子作为一个对象。那我们怎么能不知是由国家来设置的,我们的公民可以设置,这是NGO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主要是通过政策倡导来实现,当然也可以参与社区的自治,以及培育公民的美德。NGO有很多不同的说法,除了NGO之外呢,一般我们把自己叫做民间公益组织,而文件当中把它称作社会组织,国家法律当中把他称为民间组织。喻可平在2011年作出一个统计,说中国大概有300万没有登记的社会组织,这个数字听起来有点多。后来问了他一下,他说我把居委会也算进去了。因为居委会我们知道,它也是三级管理组织,自我运作。官方统计显示,注册的有45万的社会组织和25万的社区组织,每年8%到10%的速度增长。它这句话是在2011年说的。说这句话有个深刻地社会背景,2010年到2012年是发生在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之春,所以当时我们的维稳体系也非常想把这些NGO啊一网打尽。这个时候一定程度上拯救了我们的NGO。为什么呢?因为非常多,300多万,所以不要想着要把它们全部清除。喻可平是中央编译局的副局长。中央编译局50年只做一件事,马列毛邓三,有些大学生,我们在大学中的思修课,只做一件事,意识形态的生产,在这样的地带产生这样一个人,很难得,这叫做体制内的积极力量。

       公益组织的发展,因为时间关系啊,最早的时候可能是一个人的NGO,草根阶段。很多NGO听起来名字很大,叫做公益发展中心,然后去看一下,只有一个人,有钱吗?没钱。注册吗?没有。有项目吗?没有。但是就是靠理想,靠信念来支撑。这大概是10年前的一个状况。这个状况正在迅速的发生转变,今天我们谈NGO,大家都在谈公益性。我们很专业的,会做项目,会筹资,这样的效果比一系列的能力建设啊,对于我们这样机构的存在,很多能力都培养起来。但是很多组织出现一个新的趋势,以创新的方式来实现一个社会的改良,因为你只是专业还不够啊,专业意味着你只能提供社会服务,那你怎样来改变这个世界呢。

上一篇:100多拆迁户不满补偿费过低 围堵街道办20小时
下一篇:圣运法律沙龙第24期——牟继源:律师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及如何实现?


首页 - 团队 - 招贤 - 案例 - 下载 - 邮箱 - 联系 - 法律服务自助